2020-05-12 15:06:26來源:轉載
“如何培養孩子的藝術創造力?”等同于“如何促進孩子的成長和發育、提高孩子的靈活性以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更確切地說,這等同于“如何讓他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孩子的藝術創作只是他個性成長的一個記錄。如果他的個性自由、快樂且無拘無束,那么他的作品也將是自由、靈動和無拘無束的;如果他的個性緊張、拘束和壓抑,那么他的作品也會具有同樣的特點。
因此,倡導自由的藝術創作非常重要。
所有藝術創作的前提都是以各種體驗為基礎的;否則,就不可能有藝術創作。這些基礎性體驗隨處可見,抓住它們、增強對它們的敏感度并充分利用它們是孩子和藝術家特有的本領。培養這些能力是兒童教育的首要任務之一。對父母和老師而言,需謹記兩件事!
一是理解或感受到孩子的需求
孩子的需求會因年齡和發育階段不同而有所差異。一個3歲孩子的需求不同于10歲的孩子;兩個10歲的孩子因其發育不同,其需求也必然有所不同。
二是培養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敏感度
在此,我們只討論有助于孩子的自由成長和藝術創作的般經驗。所有的藝術體驗都是通過我們的感官感知到的。因此,自幼兒時期開始,培養孩子在視、聽、觸,感等方面的敏感度是至關重要的。很多人一生都沒有用過上帝賦予他們的最珍貴的禮物——視、聽、觸摸和感受的能力。他們從未培養過這些能力而且只是在出于“技術”目的即迫不得已而非享受的情況下—才會用到這些能力。如今,日益加速的交流方式切斷了許多這類親密的個人體驗。在高速路上急速行駛,眼睛只能用來為汽車指引方向;我們很有可能會忽略了潺潺的小溪、葉片上的露珠,以及身邊那些彌足珍貴的“細節和瞬間”。這要靠父母和老師隨時隨地留意這些細節,并培養孩子對這些細節的敏感度這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我們可能就會臣服于技術方面的成就。在生活中越早培養孩子的敏感度越好,而且沒有任何狠制。讓寶寶在潺潺的溪水聲中入睡,通過“聽”讓他意識到小溪的存在;讓他聽小鳥的歌唱,風吹過樹林的聲音;讓他注意到落葉在腳下發出的清脆響聲;讓他觸摸并感知任何有機會碰到的東西;讓他睜開眼睛看任何能夠看到的東西。我童年最寶貴的記憶之一就是:當我和媽媽穿過田野時,她讓我看到了大自然中的種種奇跡。無論你做什么,只要能鼓勵孩子積極地運用他的眼睛、耳朵手指和整個身體去感受這個世界,都會豐富他的體驗并有益于他的藝術創作,有利于培養他對藝術,對生活的敏感度與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