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4 11:13:43來源:尚觀培訓網綜合
上海雙一流大學名單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雙一流建設包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
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印發了《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雙一流大學名單才最終確定,包含42所世界一流大學,137(42+95)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上海共有14所大學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其中世界一流大學4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14所(包含4所世界一流大學),以下是具體名單。
1、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名單【上海】
序號 | A類36所 | 所在地 |
1 | 復旦大學 | 上海 |
2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 |
3 | 同濟大學 | 上海 |
4 | 華東師范大學 | 上海 |
2、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上海】
學校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
復旦大學 | 哲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現代語言學 |
同濟大學 | 同濟大學:建筑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藝術與設計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數學、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電子電氣工程、商業與管理 |
華東理工大學 |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
東華大學 | 紡織科學與工程 |
上海海洋大學 | 水產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中醫學、中藥學 |
華東師范大學 | 教育學、生態學、統計學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外國語言文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統計學 |
上海體育學院 | 體育學 |
上海音樂學院 | 音樂與舞蹈學 |
上海大學 | 機械工程(自定) |
第二軍醫大學 | 基礎醫學 |
3、全國42所雙一流大學名單(教育部最終)
序號 | A類36所 |
1 | 北京大學 |
2 | 中國人民大學 |
3 | 清華大學 |
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5 | 北京理工大學 |
6 | 中國農業大學 |
7 | 北京師范大學 |
8 | 中央民族大學 |
9 | 南開大學 |
10 | 天津大學 |
11 | 大連理工大學 |
12 | 吉林大學 |
1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14 | 復旦大學 |
15 | 同濟大學 |
16 | 上海交通大學 |
17 | 華東師范大學 |
18 | 南京大學 |
19 | 東南大學 |
20 | 浙江大學 |
21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22 | 廈門大學 |
23 | 山東大學 |
24 | 中國海洋大學 |
25 | 武漢大學 |
26 | 華中科技大學 |
27 | 中南大學 |
28 | 中山大學 |
29 | 華南理工大學 |
30 | 四川大學 |
31 | 重慶大學 |
32 | 電子科技大學 |
33 | 西安交通大學 |
34 | 西北工業大學 |
35 | 蘭州大學 |
36 | 國防科技大學 |
序號 | B類6所 |
1 | 東北大學 |
2 | 鄭州大學 |
3 | 湖南大學 |
4 | 云南大學 |
5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6 | 新疆大學 |
4、復旦大學簡介
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簡稱“復旦”,位于中國上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協會的重要成員,是一所世界知名、國內頂尖的全國重點大學。
復旦大學創建于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近代著名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孫中山。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在自強不息,寄托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1917年,復旦公學改為私立復旦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后,學校內遷重慶北碚,并于1942年元旦改為“國立”;1946年遷回上海江灣原址;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后,復旦大學成為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1959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2000年,原復旦大學與原上海醫科大學合并成新的復旦大學。截至2017年5月,學校占地面積244.9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00.20萬平方米。
5、同濟大學簡介
同濟大學(Tongji University),簡稱“同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由教育部、國家海洋局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歷史悠久、聲譽卓著,是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收生標準最嚴格的中國大學之一;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美“10+10”計劃,全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學合作聯盟、國際設計藝術院校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臺、國際綠色校園聯盟、同濟—伯克利工程聯盟成員,中央直管副部級院校。
同濟大學的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翌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并,更名為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濟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同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