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1-20 11:36:56來源:尚網綜合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關于BIM的推進政策陸續推出,BIM技術也逐步向全國各城市推廣開來,開始真正實現在全國范圍內的普及應用。從2014年開始,在住建部的大力推動下,各省市政策相繼出臺BIM推廣應用文件,到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BIM技術應用標準和政策體系。
以BIM模型為基礎按照BIM建筑模型的各個構件自動掛接上對應的清單和定額,這樣就可以實時的計算出造價清單,如果模型有變更修改也可以在造價中有所體現,真的達到一處修改實時計量的工作模式。這樣不但提高了算量的工作效率而且還提高了清單精確度,并且在BIM模型中我們可以批量修改、多工程鏈接、可視化操作等一系列手段來靈活的完成我們的工作任務,BIM以全新的協同工作方式代替傳統的單機工作模式。
但是從行業的角度來看,我們造價工作者不應該局限本專業的范圍,我們在頭腦應該有一個BIM宏觀的概念,首先了解BIM在整個建筑生命周期都能做什么,其次是掌握造價行業的新軟件新技術,頭腦中一定要時刻建立一個模型化、協同化的思維模式。
BIM作為工具,它的存在是簡便造價師的工作量。也糾正了一直以來造價師應該把握的方向:造價師不是算量員,他們的存在是為了更好的進行工程成本控制。BIM本身并不能成為解決方案,也不能發揮作用,真正的解決方案是行業從業人員充分挖掘和利用BIM價值更好、更快完成工程任務。
BIM的普及,會讓造價師的目光更多的集中在組價和合同問題上。對于價格,合同,建設工程前后的費用控制,相關法律和規章是以工程經驗積累起來的。技術軟件再萬能,在沒有標準可循的組價、合同法律法規的理解等方面也不能和人腦比拼。當工程量不需要計算的時候,造價師會更有精力去做成本控制等一些控制造價的核心內容。所以BIM只能技術給造價師提供更寬、更高的職業空間。
在國外,工料測量師被業主稱為“費用經理”。他們的業務不止于單一環節的“計價”、“造價”,更在于全過程“控價”。從工程量預測,到投標招標決策;從工程可行性判斷,到工程成本管理,工料測量師都可以從經濟角度予以解決方案。反觀國內造價師,“造價”二字當頂,已經明示其本職。目前國內造價師的工作也確實以算量、套價為主,很少實現全過程成本管控。
所以未來造價工程師的咨詢業務很可能會改變,不再是單一的造價內容,而是關注于工程項目全過程的成本管控咨詢。但是BIM業務也不會完全取代造價業務,原因如下:
BIM即便發展到人工智能的程度,始終不如人懂得其他人的“心理活動”,對敏感性問題完全無能。 建設工程是為人服務的。人有種種立場和差異化感受。用戶與用戶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甚至這三者之間,追求往往不那么一致。用戶體驗、造價規范與工程效益的同步協調,涉及種種微妙的利害權衡。國內的工程造價,不僅是經濟賬,也是心理戰。
更實時更適配的BIM算法始終依賴人的輸入。BIM計算實質是工程經驗的數據化,但實際的工程實踐不是BIM模型所能實現的。所以工程經驗數據化的進度和精度取決于人對工程的理解。
更多培訓課程: 紹興BIM 更多學校信息: 浙江紹興優路教育培訓學校 咨詢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