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2-07 15:51:55來源:尚網綜合
近年來,BIM技術在建筑領域運用頗廣,特別是地面建筑。而隨著市政工程規模和難度加大,也逐漸有了BIM施展的舞臺。從手工繪圖到CAD的二維應用,從CAD到BIM的發展,技術的更新讓建筑行業發展蒸蒸日上。今天小編與大家一起看BIM的技術應用。
BIM技術遇到了哪些問題?雖然是老生常談,但還是需要梳理一下。剛接觸BIM的時候,看到了這樣一個詞語——BIM烏托邦,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概念。指BIM從項目的開始應用到最后,甚至一直到使用壽命的終止——工程被拆除。但是到今天才發現,想在任何一個工程節點用BIM技術做到最好都非常困難,對于我們來說,“BIM烏托邦”只能留在記憶當中。
BIM的本質是工程數字化,BIM的雛形起源于兩個需求:三維技術、信息化。三維技術可以理解為工具,三維的CAD。而信息化,利用BIM技術可以解決工程信息化不足的問題,包括建設管理和運維管理。
BIM技術在最開始被提出來時,是希望可以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在工程領域中應用軟件不足的問題,另一個是軟件和系統之間,在橫向和縱向的數據協同問題。
當下的BIM技術落地應用難,為什么難?在實施主體層面,不管是工具問題還是信息化問題,對于設計院來說,3D軟件交付的“兩層皮”現象仍然存在。對于一線工程師們而言,新工具的出現并沒有帶來效率的提升,反而增加了工作量。而對于施工、制造企業,當前應用BIM最多的主體,因為涉及大量的資源配置問題,可以用信息化的手段進行合理的優化配置資源,最終實現“提質降本”的目標。然而,這個過程卻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運營階段的實施主體一般是業主單位,軟件商將業主的管理需求做出來,形成運營主體的內部管理系統。但其中涉及的最大痛點是數據的再利用。不管是通過物聯網,還是人工采集,或者是通過移動終端報送,數據都沒有后續的合理利用。運營階段最希望實現的是從數據到信息,再到知識,最終變成“智慧”。信息化的價值體現在兩點:數據和算法。數據收集后能夠給工程師們提供信息反饋,這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的知識儲備還遠遠不夠。
現在常用的公路工程設計軟件,還停留在90年代修高速公路的時候,為了替代人工繪圖、手工制表的需求,定位在輔助設計軟件系統,只能單向應用,解決單個問題。因此到今天就形成了數據孤島。
交付標準問題,對于設計交付,按照設計文件編制辦法,只能提交圖紙驗收,沒有三維模型的交付;施工方的運維交付,目前只規定了紙質檔案的歸檔辦法,對于個別省市已經在試點電子檔案歸檔。但電子歸檔還涉及法律問題,電子檔案的存儲有效期如何設置、存放地點、由誰來統一管理等法律問題都沒有解決,這也制約了整個信息化的發展。
既然選擇了BIM技術,遇到了某些當下無法解決的實際困難,但還是要尋找可以繼續前行的道路。從系統工程角度看BIM,從事該項工作的每一個人,以及決策者和支持者之間的矛盾是什么?任何一個決策都有一個共性,趨利避害。回到問題原點,BIM必須解決三個角色共同的利益導向問題。因此,如果你用低維度視覺去看待一個問題時,感覺它無法解決;但當你站在更高的一個維度去看它時,也許就變成了很簡單的問題,甚至連問題本身也消失了。
更多培訓課程: 黃岡BIM 更多學校信息: 湖北黃岡優路教育培訓學校 咨詢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