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0 11:06:27來源:尚觀培訓網綜合
咨詢工程師教材是備考咨詢工程師考試的重要參考資料,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2019咨詢工程師《分析與評價》教材考點,希望對考生們備考有所幫助。
資源與環境可持續性評價
投資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
環境影響評價:對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和制度。
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項目工程分析、現狀調查、影響預測、評價影響等。
一、工程分析
·是環境影響評價中分析項目建設環境內在因素的重要環節;
·是決定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質量好壞的關鍵;
·是把握項目環境影響特點的重要手段。
(一)工程分析的總體要求
對全部項目組成和所有時段的全部行為過程的環境影響因素、環境影響特征、強度、方式進行分析。
項目組成:主體工程、輔助工程、配套(辦公生活設施)工程、環保工程、儲運工程。
施工階段、運行階段、服務期滿三個階段。
·所有建設項目均必須進行運行階段的工程分析
·建設周期長、影響因素復雜及影響區域廣的項目(如高速公路項目)需進行施工階段的工程分析;
·個別建設項目由于運行期的長期影響或累積影響(如垃圾填埋場建設項目)會造成環境質量的變化,需進行服務期滿的工程分析;
·不能忽略的是運行階段非正常工況的工程分析(非正常工況是指生產運行階段的開車、停車、檢修、操作不正常或設備故障等,不包括事故)。
(二)工程分析的方法
類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計算法、查閱資料法(資料復用)、實測法、實驗法。
1.類比分析法:利用與擬建項目類型相同的現有項目的設計資料或實測數據,進行工程分析。
用單位產品的經驗排污系數去計算污染物排放量
優缺點:時間長,需要投入工作量較大,但是所得結果比較準確,可信度高。
適用條件:評價工作等級較高、評價時間允許,且又有可參考的相同或相似的現有工程。
特點:分析對象與類比對象之間的相似性(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環境特征的相似性)。
2.物料平衡計算法
在建設項目產品方案、工藝路線、生產規模、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治理措施確定的情況下,運用質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即生產過程中投入系統的物料總量必須等于產品數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
這是用于計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規和最基本方法。
總物料衡算、有毒有害物料衡算、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三個層次。
優缺點:以理論計算為基礎,比較簡單,所得數據相對可靠和準確。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適用于所有的建設項目,尤其對于具有復雜化學反應的項目;在理論計算中的設備運行狀況均按理想狀態考慮,計算結果大多數情況下偏低,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正以獲得最大排放量。
3.查閱資料(資料復用)法:利用同類工程已有的環境影響評價資料或可行性研究報告等資料進行工程分析。
優缺點:非常簡單,但所得到的數據準確性較難保證,只適用于評價等級較低的評價工作,或作為前兩種方法的補充。
特點:一般不提倡使用,如果要用應說明資料來源、出處并進行核實計算。
二、環境影響的識別
(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的概念
·涉及所有的環境問題
·可能是對環境造成危害的負面影響,也可能是正面影響。
·更加關注項目環境影響的經濟意義:項目負面或正面環境影響對經濟造成的費用或帶來的效益。
(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的程度
指建設項目的各種“活動”對環境要素的影響程度。
·環境影響的程度和顯著性與擬建項目的“活動”特征、強度及相關環境要素的承載力有關
·環境影響識別的任務:區分、篩選出顯著的、可能影響項目決策和管理的、需要進一步評價的主要環境影響(或問題)。
·按五個等級劃分不利環境影響:極端不利、非常不利、中度不利、輕度不利、微弱不利。
極端不利 | 引起某個環境因子無法替代、恢復與重建的損失,永久的、不可逆的 |
非常不利 | 嚴重而長期的損害或損失,其代替、恢復和重建都非常困難和昂貴,并需要很長時間 |
中度不利 | 損害或損失,其代替、恢復和重建是可能的,但相當困難且可能要較高的代價,并需較長的時間 |
輕度不利 | 輕微損失或暫時性破壞,其再生、恢復與重建可以實現,但需要一定時間 |
微弱不利 | 暫時性破壞或受干擾,人類能夠忍受的,環境的破壞或干擾能較快地自動恢復或再生,或者其代替與重建比較容易實現 |
(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識別的基本任務
(四)識別的技術方法
1.技術要求
(1)識別時技術上考慮5個方面:
①項目的特性(如項目類型、規模等);
②項目涉及的當地環境特性及環境保護要求;
③識別主要的環境敏感區和環境敏感目標;
④從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方面識別環境影響;
⑤突出對重要的或社會關注的環境要素的識別。
2.一般步驟
(1)首先需要判斷擬建項目的類型,即擬建項目是污染型建設項目,還是非污染生態影響型建設項目。
(2)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中的若干規定和建議,對擬建項目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初步識別。
3.技術方法
(1)清單法:將可能受開發方案影響的環境因子和可能產生的影響性質,用一張表格的形式羅列出來,從而進行識別的一種方法。
三種形式:簡單型清單、描述型清單、分級型清單
簡單型清單 | 一個可能受到影響的環境因子表,不作其他說明,可作定性的環境影響識別分析,但不能作為決策依據 | |
描述型清單 | 增加了環境因子如何度量的準則 | ①環境資源分類清單:受影響的環境要素先作簡單劃分,以突出有價值的環境因子 具有顯著影響的環境因子作為后續評價的主要內容 |
②傳統的問卷式清單:針對項目的各項“活動”和環境影響進行詢問,說明影響程度、發生影響的條件及環境影響的方式 | ||
分級型清單 | 在描述型清單基礎上又增加對環境影響程度進行分級 |
某公路建設的環境影響的簡單清單
可能受影響 的環境因子 |
可能產生影響的性質 | |||||||||
不利影響 | 有利影響 | |||||||||
短期 | 長期 | 可逆 | 不可逆 | 局部 | 大范圍 | 短期 | 長期 | 顯著 | 一般 | |
水生生態系統 | × | × | × | |||||||
森林 | × | × | × | |||||||
漁業 | × | × | × | × | ||||||
稀有及瀕危物種 | × | × | × | |||||||
陸地野生生物 | × | × | ||||||||
空氣質量 | × | × | ||||||||
路上運輸 | × | × | ||||||||
社會經濟 | × | × | ||||||||
…… |
注:表中符號×表示有影響
(2)矩陣法:將清單中所列內容系統加以排列,把擬建項目的各項“活動”和受影響的環境要素組成一個矩陣,建立起直接的因果關系,以定性或半定量的方式說明擬建項目的環境影響。
由清單法發展而來的,不僅具有影響識別功能,還有影響綜合分析評價功能。
該方法又分為相關矩陣法和表格矩陣法。
①相關矩陣法:列出各階段的各項“活動”以及可能受影響的環境要素,構造矩陣,確定各項“活動”和環境要素及環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關系。
②表格矩陣法:一張由許多方格組成的網格表。
橫軸列出建設項目可供選擇的各種建設方案或活動,豎軸列出各建設方案可能影響的自然環境、經濟、社會與文化和土地利用規劃等方面的環境因素。
在每一個小方格中,填寫某一建設方案(或特定活動)對某個特定因素的影響。一般權重值列在右邊第一列。
(3)其他識別方法
疊圖法(包括手工疊圖法和GIS支持下的疊圖法):用一系列的環境、資源圖件疊置來識別、預測環境影響,標示環境要素、不同區域的相對重要性,以及表征對不同區域和不同環境要素的影響。用于涉及地理空間較大的建設項目,如“線型”影響項目(公路、鐵路、管道等)和開發項目。
網絡法:采用因果關系分析網絡來解釋和描述擬建項目的各項“活動”和環境要素之間的關系。除了具有相關矩陣法的功能外,還可以識別間接影響和累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