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5 11:30:20來源:尚觀培訓網綜合
咨詢工程師教材是備考咨詢工程師考試的重要參考資料,掌握好咨詢工程師教材重要知識點,能夠對考試范圍有一個更好的把握。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咨詢工程師《政策與規劃》考點:區域總體戰略規劃與政策,希望對考生們備考有所幫助!
國家重點區域發展規劃與政策
深入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創新區域發展政策,完善區域發展機制,促進區域協調、協同、共同發展。
一、西部大開發戰略
(一)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部署
西部大開發總的戰略目標是: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斗,到21世紀中葉全國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從根本上改變西部地區相對落后的面貌,建成一個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生活安定、民族團結、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西部大開發總體規劃可按50年劃分為三個階段:
(1)奠定基礎階段。從2001年到2010年,
重點是調整結構,搞好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科技教育等基礎建設,建立和完善市場體制,培育特色產業增長點,使西部地區投資環境初步改善,生態和環境惡化得到初步遏制,經濟運行步人良性循環,增長速度達到全國平均增長水平。
(2)加速發展階段。從2010年到2030年,
在前段基礎設施改善、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制度建設成就的基礎上,進入西部開發的沖刺階段,鞏固提高基礎,培育特色產業,實施經濟產業化、市場化、生態化和專業區域布局的全面升級,實現經濟增長的躍進。
(3)全面推進現代化階段。從2031年到2050年,
在一部分率先發展地區增強實力,融入國內國際現代化經濟體系自我發展的基礎上,著力加快邊遠山區、落后農牧區開發,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全面縮小差距。
(二)到2020年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思路和工作重點
2010年中央、國務院召開的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了今后十年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明確了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定位。
(1)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指導思想(五個更加注重……,著力……)。
更加注重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發展保障能力;
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著力建設美好家園和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更加注重經濟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著力推進特色優勢產業發展;
更加注重社會事業發展,著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民生改善;
更加注重優化區域布局,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
更加注重體制機制創新,著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2)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目標。
①西部地區綜合經濟實力上一個大臺階,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建成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②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上一個大臺階,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與東部地區差距明顯縮小;
③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個大臺階,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遏制。
(3)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定位。
①在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中具有優先位置;
②在促進社會和諧中具有基礎地位:
③在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三)“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西部大開發主要任務
(1)把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優先位置,更好發揮“一帶一路”建設對西部大開發的帶動作用。
(2)加快內外聯通通道和區域性樞紐建設,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水平,明顯改善落后邊遠地區對外通行條件。
(3)大力發展綠色農產品加工、文化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
(4)設立一批國家級產業轉移示范區,發展產業集群。
(5)依托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強地區,提高資源就地加工轉化比重。
(6)加強水資源科學開發和高效利用。
(7)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提升生態安全屏障功能。
(8)健全長期穩定資金渠道,繼續加大轉移支付和政府投資力度。
(9)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10)加大門戶城市開放力度,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二、東北地區振興任務與政策
(一)全面振興的目標和主要任務
到2020年,東北地區要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性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重點行業和企業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
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
資源枯竭、產業衰退地區轉型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在此基礎上,爭取再用10年左右時間,東北地區要成為(一帶五基地):
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
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
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
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
現代農業生產基地
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
重點(四個著力……)。
一是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要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形成一個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體制機制。
二是著力推進結構調整,下大氣力改變傳統產品占大頭、“原”字號“初”字號產品居多的單一產品結構。
三是著力鼓勵創新創業,把創新作為東北內生發展動力的主要生成點,激發調動全社會創新創業激情。
四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