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2 13:57:12來源:尚網綜合
為了能更輕松地應對2020年咨詢工程師考試,考生們現在就可以準備了。 小編整理了咨詢工程師《方法與實務》基礎考點:宏觀經濟運行的衡量,跟小編一起來復習吧!
考點:宏觀經濟運行的衡量(《宏觀經濟政策與發展規劃》)(關聯度Ⅰ)
反映宏觀經濟運行的關鍵變量包括產出、就業和價格。
(一)產出的衡量
1.國內生產總值(GDP):
國內生產總值(GDP),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1)名義GDP和實際GDP;
1)名義GDP是指以實際市場價格衡量的GDP。
2)實際GDP是指按照基年價格(不變價格)測算的GDP。
3)GDP名義增長率是按照名義GDP計算的增長率;GDP實際增長率則是按照實際GDP計算的增長率。
4)GDP平減指數是指名義GDP和實際GDP的比率,衡量經濟體所生產的所有物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動,可以解釋GDP的所有組成部分的價格水平。具體計算公式為:
(2)三種GDP統計核算方法:
①生產法(3個產業部門)
從生產方面統計GDP。對經濟中所有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增加值進行加總。所謂增加值是企業產出價值減去企業購買的中間產品價值。對于整個經濟來說,所有企業的增加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
國內生產總值(GDP)=第一產業增加值+第二產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
②收入法(6項)
從收入方面統計GDP。經濟中一定時期內所有生產要素的收入(工資、利息、地租、利潤)的總和,加上折舊和政府間接稅收入。
國內生產總值(GDP)=工資+租金+利息+利潤+折舊+間接稅
③支出法(4項支出類型)
從支出方面統計GDP。把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所有個人和部門購買最終產品和勞務的支出進行匯總。
國內生產總值(GDP)=消費(C)+投資(I)+政府購買(G)+凈出口(X)
(3)潛在GDP:
潛在GDP是指經濟處于充分就業時的產出。
2.國民生產總值(GNP):
國民生產總值(GNP),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結果。主要是在GDP的基礎上考慮了來自國外的凈要素收入。
國民生產總值(GNP)=GDP+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向國外的要素支付
3.其它衡量產出與收入的指標:
包括國民生產凈值與國內生產凈值;國民收入;個人收入;個人可支配收入。
(1)國民生產凈值與國內生產凈值
它們是GDP或GNP扣除折舊以后的余額,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定時期內財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它們的內涵是:財富存量新增加部分。
國內生產凈值(NDP)=國內生產總值(GDP)-折舊
國民凈產值(NNP)=國民生產總值(GNP)-折舊
(2)國民收入(NI)
國民收入(NI)=國民生產凈值-企業間接稅
(3)個人收入(PI)
個人收入(PI)=國民收入(NI)-公司未分配利潤-社會保險稅-凈利息+紅利+政府向個人的轉移支付+個人利息收入
(4)個人可支配收入(DPI)
個人可支配收入(DPI)=個人收入(PI)-個人稅收支付
(二)就業與失業的衡量
1.美國采用“人口調查隨機抽樣法”,將被調查人口分為四組:
①就業狀態——正在工作(有報酬)
②失業狀態——目前無工作
③非勞動力——不能工作或不愿外出工作的
④勞動力——能工作且愿工作
2.失業的類型
(1)按失業的原因分類:
①摩擦性失業——職位變換
②結構性失業——供給需求不匹配
③周期性失業(需求不足失業)——需求下降
(2)按就業的意愿分類:
①自愿失業——不滿足現行工資和工作條件
②非自愿失業——愿意接受現行工資但仍無工作
3.充分就業和充分就業失業率
(1)充分就業并不意味著零失業率。
(2)充分就業失業率(自然失業率)是周期性失業率為零時的失業率,又被稱作自然失業率。
充分就業失業率=摩擦性失業率+結構性失業率
(三)價格水平變動的衡量
1.通貨膨脹
(1)概念
通貨膨脹是指總物價或一般物價水平在一定時期內持續的普遍的上升過程,或者說貨幣價值在一定時期內持續的下降過程。
(2)通貨膨脹的類型:
①溫和的通貨膨脹:年物價水平上升速率在10%以內。
②嚴重的通貨膨脹:年物價水平上升速率在10%~100%。
③惡性的通貨膨脹:年物價水平上升速率超過100%。
(3)通貨膨脹的成因:
①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總需求過度增長,需遠遠大于供。
②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供給方面成本提高引起價格水平持續和顯著上漲。
③需求拉動與成本推進相互作用型通貨膨脹:前兩者共同作用。
④結構性通貨膨脹:經濟結構不平衡引起的一般物價水平的持續上漲。
2.衡量價格水平變動的指標
①消費物價指數(CPI):普通消費者購買一組固定消費品的價格變動。
②GDP平減指數:名義GDP/實際GDP。
③生產價格指數(PPI):衡量生產或批發環節的價格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