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07 09:49:40來源:環球網校
近年來,越來越多關于BIM的推進政策陸續推出,BIM技術也逐步向全國各城市推廣開來,真正實現在全國范圍內的普及應用。從2014年開始,在住建部的大力推動下,各省市政策相繼出臺BIM推廣應用文件,到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BIM技術應用標準和政策體系。
建筑事業是一項集體“運動”,BIM的出現正在改變項目參與各方的協作方式,使每個人都能提高生產效率并獲得收益。BIM最主要的優勢主要與三個基本理念相關:數據庫替代繪圖,分布式模型和工具+流程的整合,BIM是一個理念,不單單是軟件本身。
建筑事業是一項集體“運動”,BIM的出現正在改變項目參與各方的協作方式,使每個人都能提高生產效率并獲得收益。目前,美國的絕大多數項目都是通過BIM來完成的,在日本,BIM應用也如火如荼;在中國,一些項目率先應用上了BIM,比如2008北京奧運會奧運村空間規劃及物資管理信息系統、南水北調工程以及香港地鐵項目等。不過相對于中國的建設大潮,BIM的應用僅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雖然從技術上達到相當程度并不難,但要貫徹到整個產業鏈,使BIM真正融入建筑師設計理念中,達成綠色發展思維尚需時日。
BIM最主要的優勢主要與三個基本理念相關:數據庫替代繪圖,分布式模型和工具+流程的整合,BIM是一個理念,不單單是軟件本身。設計師和工程師要付出很高的學習成本才能夠掌握這樣一種新的設計手段,它要求設計師不但要熟悉軟件本身的功能,還要將設計觀念進行全新的轉變。談到BIM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還面臨哪些問題時,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莊惟敏說:“目前BIM的推廣主要面臨兩方面的問題,首先,BIM是一個設計平臺,可以在此基礎上協同設計,而要完整地構建這個平臺,涉及到軟硬件、培訓等多方面因素,但這些都需要做一定的前期投入;其次,還面臨市場認知問題,很多人誤以為采用BIM以后很快就能收回成本,但實際上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BIM是不能淺嘗輒止的。”
對整個產業鏈來說,沒有業主的推動,設計單位一廂情愿也很難促成,國內高端業主的出現是BIM推行的契機,同時,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提出的全裝修房、綠色施工、節能減排等決策的普及和實施也是很好的推動力。
BIM的一個“嘗鮮者”,天津港國際郵輪碼頭BIM技術負責人匡嘉智告訴記者:“我們對BIM的使用經歷了了解、嘗試、懷疑、反思、調整、投入、收獲這樣一個過程。2003年在水立方鋼結構設計中我們就開始嘗試使用BIM技術,在天津港國際油輪碼頭項目中BIM應用得更為深入。”BIM最關鍵優勢是能夠把不同專業之間相互的信息統一到一個完整的數字化模型當中,同時能夠在不同時間段把方案的改變動態體現在模型當中,使業主設計方、施工方、物業運營管理方可以在全生命周期中不同階段分享和改進方案。
要克服BIM在中國建筑領域的幾大障礙,需要從幾方面入手:首先,BIM需要大量充足的培訓,現在社會節奏太快,每個項目要求的時間很短,往往容不得建筑師邊學邊干,但要想獲得長久的競爭力,就必須耐得住前期培訓的艱辛;其次,BIM要求高級管理層有統一認識;另外,BIM所需要的軟硬件成本高昂,要舍得付出,能夠把它做成中長線投資,只有積蓄了一定的“勢能”,承受住最初的痛苦和挑戰,才可能在兩到三年內享受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