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13 11:03:47來源:環球網校
BIM應用于施工變更管理的關鍵就是流程的再造,施工零變更這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景,但是將變更管理流程由傳統的低效、周期長、成本高改造成高效、時效性、造價的動態控制、有序管理,將更能發揮BIM的價值。
BIM在國內的興起是從設計行業開始,逐漸擴展到施工階段。究其原因,無非是設計領域離BIM的源頭——BIM模型最近,BIM建模軟件比較容易上手,建模也相對簡單;到施工階段發現應用起來實際落地很難,涉及領域更廣,協同配合難度也更大;進一步延伸到運維階段的BIM應用體現得就更明顯,實施困難更大,因為運維階段往往周期更長,涉及參與方更多更雜,國內外現存可借鑒經驗更少。
BIM運維的通俗理解即為運用BIM技術與運營維護管理系統相結合,對建筑的空間、設備資產等進行科學管理,對可能發生的災害進行預防,降低運營維護成本。具體實施中通常將物聯網、云計算技術等將BIM模型、運維系統與移動終端等結合起來應用,最終實現如設備運行管理、能源管理、安保系統、租戶管理等。
BIM運維應用領域
空間管理
空間管理主要應用在照明、消防等各系統和設備空間定位。獲取各系統和設備空間位置信息,把原來編號或文字表示變成三維圖形位置,直觀形象且方便查找。如通過RFID獲取大樓安保人員位置;消防報警時,在BIM模型上快速定位所在位置,并查看周邊疏散通道和重要設備等。
其次應用于內部空間設施可視化。傳統建筑業信息都存在于二維圖紙和各種機電設備操作手冊上,需要使用時由專業人員去查找、理解信息,然后據此決策對建筑物進行一個恰當動作。利用BIM技術將建立一個可視化三維模型,所有數據和信息可以從模型中獲取和調用。如裝修時可快速獲取不能拆除的管線、承重墻等建筑構件的相關屬性。
設施管理
設施管理主要包括設施裝修、空間規劃和維護操作。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協會(NIST)于2004年進行了一次研究,業主和運營商在持續設施運營和維護方面耗費的成本幾乎占總成本的三分之二,這次統計反映了設施管理人員的日常工作繁瑣費時。而BIM技術能夠提供關于建筑項目協調一致、可計算的信息,因此該信息非常值得共享和重復使用,且業主和運營商便可降低由于缺乏互操作性而導致的成本損失。此外還可對重要設備進行遠程控制。把原來商業地產中獨立運行的各設備通過RFID等技術匯總到統一平臺進行管理和控制。通過遠程控制,可充分了解設備的運行狀況,為業主更好地進行運維管理提供良好條件。
設施管理在地鐵運營維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些現代化程度較高、需要大量高新技術的建筑,如大型醫院、機場、廠房等,也會得到廣泛應用。
隱蔽工程管理
建筑設計時可能會對一些隱蔽管線信息不能充分重視,特別是隨著建筑物使用年限的增加,這些數據的丟失可能會為日后的安全工作埋下很大的安全隱患。
基于BIM技術的運維可以管理復雜的地下管網,如污水管、排水管、網線、電線及相關管井,并可在圖上直接獲得相對位置關系。當改建或二次裝修時可避開現有管網位置,便于管網維修、更換設備和定位。內部相關人員可共享這些電子信息,有變化可隨時調整,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應急管理
基于BIM技術的管理杜絕盲區的出現。公共、大型和高層建筑等作為人流聚集區域,突發事件的響應能力非常重要。傳統突發事件處理僅僅關注響應和救援,而通過BIM技術的運維管理對突發事件管理包括預防、警報和處理。如遇消防事件,該管理系統可通過噴淋感應器感應著火信息,在BIM信息模型界面中就會自動觸發火警警報,著火區域的三維位置立即進行定位顯示,控制中心可及時查詢相應周圍環境和設備情況,為及時疏散人群和處理災情提供重要信息。
節能減排管理
通過BIM結合物聯網技術,使得日常能源管理監控變得更加方便。通過安裝具有傳感功能的電表、水表、煤氣表,可實現建筑能耗數據的實時采集、傳輸、初步分析、定時定點上傳等基本功能,并具有較強的擴展性。系統還可以實現室內溫濕度的遠程監測,分析房間內的實時溫濕度變化,配合節能運行管理。在管理系統中可及時收集所有能源信息,并通過開發的能源管理功能模塊對能源消耗情況進行自動統計分析,并對異常能源使用情況進行警告或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