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5-07 15:01:17來源:尚訓網綜合
近年來,BIM技術備受大眾青睞,運用BIM技術可以支援并改善許多建筑設計和施工過程業務實務流程,解決施工過程中更高復雜度的問題,對業主、設計單位、施工方都有不可替代的好處。小編為你帶來國內學校BIM發展的現狀與局限相關內容,與你一起關注BIM的發展。
學校BIM:
(1)現狀
這里的學校特指中國大陸的學校,港臺的學校BIM上整體還是走在我們前面的。
現在中國大陸的高校對BIM是越來越重視,各個學校也都相繼開展了BIM相關的教學和科研。根據超星發現的統計,目前大陸高校對BIM科研貢獻率最高的五所高校是清華大學、同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以及重慶大學,當然其他高校也有做BIM相關的科研工作。而在教學層面,現在很多高校都在開設BIM導論及相關軟件的課程,但是教學整體是滯后于科研的。
不過也能看到國內BIM在教學上的推廣和努力,比方說今年馬智亮教授的《高校BIM教學的方案編制》,以及在杭州舉辦的《第一屆中國高校BIM技術推廣和應用交流會》。我看了那個課程安排,除了清華的BIM教學我還不是很清楚外,其他我都能估計到大概內容,所以下面講的一些局限估計在這次會議中也會有所體現和改變,不過到底能改變多少還得看參會的學校情況。等會議期間我再來寫寫我對BIM高校的建議,看看能猜中多少。
美國在BIM上的教學往往是將其作為一門課程跟本專業結合起來,研究部分交給實驗室的多,而且他們對BIM的外延比較大,已經不僅僅是VDC了。我了解到的英國學校BIM教學研究情況是,頂尖的學校(如帝國理工等)一開始對BIM的反應不是很快,但一旦確定這玩意有前途后就發展十分迅速,現在英國是頂尖學校(如劍橋等)重視BIM方面的科研,一般點的學校(如薩爾福大學等)重視BIM方面的教學。
另這次從臺北回來,佐治亞理工、臺灣大學、同濟大學、重慶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昌大學等一些高校BIM中心的學生組建了“高校BIM聯盟”,主要成員是學生,現在我們在嘗試邀請香港、新加坡、歐洲及美國方面的學生加入(主要還是涉及交流平臺的問題,所以進展有點慢,盡量爭取一些非華人參與進來),如果有清華的BIM學子,誠邀加入,也歡迎同我聯系。
(2)局限
高校的局限提現在四個方面。不過上文說了,我要猜猜會議對教學的改革,所以這里我就簡單寫,后面猜測的時候再詳細寫。
一是對概念教學的誤解。感覺這點是通病,現在好多老師都只是把BIM當做是建模和管線碰撞,這樣還怎么進行教學及相關科研?現在雖然有部分高校開設BIM導論一類的課程,但據我了解到其內容還是講的是Little BIM,這會給學生以思想上局限。
二是對編程學習的忽視。BIM這種跟計算機高度結合的方向,編程功能還是少不了的。然而現在國內開設土木及相關專業的高校(除了清華等少量高校外)絕大部分還是不重視編程的。
三是對軟件學習的缺失?,F在大部分學生對BIM軟件學習主要還是依賴于自學,沒有很好將BIM軟件的教學跟日常上課結合到一起。不過我相信這點會逐步得到改善。
四是對相應的綜合能力培養的忽略。BIM人才不僅僅要會軟件,還需要其他方面的能力,這點我在那個預測文章中再詳細來寫。
介紹完施工單位、設計院、業主方、咨詢公司、政府以及學校的現狀及局限,我們來總結一下大家存在的一些通病。
一是對概念的認知有誤。國內對BIM的認知更多是集中在VDC,有的甚至就把它當做是“建模+管線碰撞”,這樣的認知會阻礙BIM的發展與推動。
二是應用深度不夠。這點我覺得首先還是來自于認知錯誤,光是revit模型就已經可以做很多事情了,如抗震分析、綠色建筑指標的分析等,而不僅僅是管線碰撞、排程和算量算價,這個我在后續的文章中再提。
三是對編程開發的忽視。本來對BIM的概念認知就有誤解,再加上大家的編程水平普遍低,這種情況下很難根據現場情況作出個性化的解決方案。而市面上的Revit插件我看了一下,主流的插件都集中在“建模”和“展示”上,這種開發模式也會為BIM發展帶來局限。
四是缺少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一個優秀的BIM人才,應該做到四點:“豐富的工程實務經驗、BIM軟件應用能力、將BIM作為協同平臺的良好溝通協調能力、把BIM作為創新的工具”(摘自國立臺灣大學康仕仲教授《BIM人才培育與市場多元需求》,我對康老師的觀點深表贊同)。我們現在對BIM人才的培訓多集中在“Little BIM概念+軟件使用”上,作為咨詢公司來說這種培訓倒也正常,但是對一個企業來說,他們應該做的更多,具體我在后續文章會講。
五是BIM的模型深度不夠。這點上文也有提到,就不說開發,我們現在的模型深度都不夠深,所以很多二維圖紙上的問題都發現不了。
六是BIM介入流程未改變?,F在對BIM的使用往往是在所有流程走完之后再加個revit建模然后管線碰撞之類的,這種流程也無法讓BIM發揮更多的作用。
BIM應用技術在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可全面提升工程造價行業效率與信息化管理水平,優化管理流程,高效率、高精準度的完成工程量計算工作,有利于加強全過程成本控制,做好設計變更應對,方便歷史數據積累和共享,對于項目造價管理工作而言有諸多優越性,好了,以上就是國內學校BIM發展的現狀與局限內容,也可點擊下方“免費下載”領取自主學習資料。